提升GDP质量与内涵,当从提升民众实际收入出发
2018-03-09 02:10:47
  • 0
  • 4
  • 44
  • 0

2017年,中国GDP为82.7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大约13万亿美元刚出头(按2018年3月初汇率)。人均GDP则达到了9405美元(又有人民币汇率提升因素)。但是,GDP数字虽然好看,对广大民众来说,还是看自己的实际收入实在。真正有多少钱能够装进我们的腰包里,那才是关键。那我们的实际收入又怎么样的呢?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们的收入水平是这样子的:

2017年全国人均NDI为25974元,比2016年增长9.0%,扣除通胀因素,实际增长7.3%。这占到人均GDP(59660元)的43.5%。由于收入差距比较大,人均数据让人感觉“被平均”了。另人100万元,我0无,被统计数据一平均,我们平均每人50万元。这是极端的讽刺笑话。国家统计部门看来响应社会呼声了,拿出了另一个数据,叫做中位数。老航是学过统计的,第一次为统计部门唱个赞。数据,我们需要贴近生活的真相,才有意义。

2017年,全国人均NDI的中位数为22408元,增长7.3%。那么,每月就是1867元,折合美元为294美元。当然,这是把成年劳动力和无个人收入需要供养的老人小孩都平均进来之后的最终结果。

还有一个概念叫做可支配收入,这是把你的工资收入扣除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得到的数据,而只有这个收入,才是最后真正装进你口袋里的那笔钱。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中位数为33834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中位数为11969元。农民工的人均月收入3485元。

再从可支配收入分组状况来看,在全体国民中:

收入最低的20%低收入组2.8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月均不到500元。

收入位于20%~40%的中等偏下收入组2.8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月均1153元。

收入位于40%~60%的中等收入组2.8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月均1875元。月均折合美元为295美元。

收入位于60%~80%中等偏上收入组2.8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月均2879元。月均折合美元为453美元。

收入位于头部20%的高收入组2.8亿人,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月均5412元。

从这样的数据来分析,那就发现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人仍然收入偏低。中等偏上收入组月均才月均2879元,合美元不过453美元。而最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收入、中等偏上收入加起来的人数,达到11.2亿人。

人均GDP高了,我们的收入也有所增加,但我们与别国在GDP与收入同步上,还是有些差距。美国2016年人均GDP为5.7万美元,中位数的人均收入在3~5万美元这个区间。中位数收入与GDP之比为53%~88%。我们2017年人均GDP为9405美元,中位数的可支配收入22495元(合3543美元),中位数收入与GDP之比为37.67%。

这个对比,我们偏低,原因主要有,其一,由于我们仍未是发达国家,社会治理与社会经济结构原因吃掉的财富偏多。其二,我们的科技水平偏低,生产成本较高,GDP中社会财富增加值部分远不及人家,就不可能太多的财富可用于分配与再分配。其三,我们的税收偏高。除了直接税还有间接税、变相税之类的。其四,这数据间接印证了我们的贫富差别较大。高收入阶层吃掉的社会分配越多,其他阶层就越少,也会将这状况反映在中位数上。

长期以来,我们的宣传语言上,只把GDP数据的攀升当作惟一的指标,忽视了其他数据,也忽视了GDP的质量分析,甚至还有官员的政绩观上产生GDP崇拜和GDP晋升潜规规则,那就产生了国情误判,并又发生GPD造假的事件。当然,GPD数据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值得夸赞,有几个关键时间数据值得铭记: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过了1000美元大关,从最寒碜的“低收入国家”组别跑出来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组别。

2010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过了4000美元大关,进入“中等偏上国家”组别。

世界银行确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要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以上。依目前趋势,或许不几年就能达到了。不过,先进入的也是“高收入国家入门”组别。

中国GDP总量,用美元来比较,1977年才区区1766亿美元;1993年终于突破5000亿,并跳得较高,达到6191亿美元;1998年首过万亿关,达到10290亿美元;2005年突破2万亿,为22867亿美元;2009年过了5万亿,为51103亿美元;2014年再突破10万亿,达到104834亿美元。

与此同步的,是世界GPD排位,1980年,中国排在第13位,在西班牙、墨西哥、印度之后;1993年,中国跑到第10位,西班牙、墨西哥仍在我们前面,但印度落后了;1997年,中国升到第7位,前面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2000年,中国到第6位,把意大利的位置给占了;2006年,中国走到第4位,前面只有美国、日本、德国了;2007年,中国进入前三,超过了德国;2010年,中国变成世界第二,把日本弄成了世界第三。从2010年以来,中国就一直是世界第二,并且将世界第三的日本差距越来越大。2014年,中国GDP首次变成了日本的2倍多。

这种GPD总量的增长故事,说起来激动人心。中国人老是那么讲,也引得他国眼红,不是滋味,并由此加紧了对中国的挤压手段。可实际上,按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数据等来分析,再结合我们教育、科技的整体水平,我们离世界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所以,绝不能自吹自擂和妄尊自大,动不动用“厉害了,我的国”来自我麻醉。对多数国人来说,荷包里就那么点钱,真不可以精神亢奋过度了。

中国现在是要在保持GDP继续增长的同时,要提升GDP的质量与内涵,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提升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提升大家的实际收入,才可以增加内需,进而促进GDP增长。收入低必然消费不足,内需乏力,经济就会产生大问题。但各地对此的一个应对之策,似乎就是不断宣布提升最低工资标准。这并无多大意义。因为不解决企业运营环境问题,企业遇到市场困难,被逼增加工资,反而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

正确的应对之策,要从根上找。其一是真诚地为企业解困,不要在房地产等方面乱搞了,高房价、高运输费、高水电油价,以在市场上政府干扰太多的做法,该收手了。这些方面的绝对价格,现在有好些竟然高于美国,这就很不正常了。其二,要大幅降税。政府方面的社会治理成本过高,就是通过税费加诸到企业与社会的。政府必须继续精兵简政放权,减少税赋和铺张浪费,让企业得以通过市场更自由地茁壮成长。其三,必须在教育、科技上增加社会投入。经济的质量与高度,最终是科技所决定的。科技水平上不去,中低端制造总量再大,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其四,真要下决心走法治路,加强法治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尤其在市场争议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两方面,必须确立基本的规矩。假冒伪劣和山寨主义不去除,无法有效培育优质品牌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其五,在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割除腐败经济的毒瘤,消除官商结合的怪胎经济。只有去腐败,去官商结合,经济发展才会健康,才有持续发展力。

由此可见,提升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要有一个全局的安排,而不是从数字到数字。数据要看到数据的实质意义,要看到数据背后的逻辑与理由。只有进行企业经营环境大解放,形成真正公平竞争的良性市场环境,企业才有可能给予员工更高的工资收入。尤其在企业必须通过科技竞争赢得市场的情况下,那就必须更偏向雇佣高中端的人才,而这才是迫使企业增加工资支出的关键所在。市场环境不那么理想,企业只需要把心思用在那些非市场因素的竞争上,对人才与科研的需求并不迫切。社会经济的基本规则不同,企业的竞争取向是不一样的。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扫一扫”欢迎关注航亿苇微信公众号:poem1962,更多珍藏送给您——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